电子开发网

电子开发网电子设计 | 电子开发网Rss 2.0 会员中心 会员注册
搜索: 您现在的位置: 电子开发网 >> 电子及机械行业 >> 机械维修保养 >> 正文

轴承过热与润滑脂,电机绕组和轴承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
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25/8/2

轴承过热与润滑脂

轴承过热与润滑油量密切相关,润滑油量不足或过多均可能导致轴承温度异常升高,具体影响机制及表现如下:
润滑油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通过形成油膜减少轴承滚动体、滚道及保持架之间的直接摩擦,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。若油量不足,会导致以下问题:
1. 润滑失效,摩擦生热加剧:油量不足时,油膜厚度无法覆盖接触区域,轴承元件会发生边界摩擦甚至干摩擦,摩擦系数大幅上升,摩擦损耗急剧增加,直接导致温度升高。
2. 散热能力下降:润滑油不仅润滑,还承担冷却功能。油量不足时,参与热交换的油量减少,无法有效将轴承内部产生的热量带走,热量在轴承内部累积,进一步推高温度。
3. 油温快速上升,油膜稳定性破坏:摩擦生热导致油温升高,润滑油粘度降低,油膜更易破裂,形成“摩擦生热→油温升高→油膜变薄→摩擦加剧→温度更高”的恶性循环,最终可能引发轴承烧损。
部分场景下,过量加注润滑油同样会导致轴承过热,主要原因是搅拌损失与散热失衡:
1. 油液搅拌损耗增加:轴承旋转时,过量的润滑油会被高速旋转的滚动体或挡油环剧烈搅动,产生粘性剪切力,这部分能量最终转化为热量。尤其在高速轴承中,搅拌损失可能占总损耗的30%以上,显著加剧发热。
2. 散热效率未同步提升:尽管理论上更多润滑油可吸收更多热量,但过量油液的循环路径复杂,实际散热效率提升有限,而搅拌产生的额外热量可能超过散热能力,导致整体温度上升。
3. 油雾与氧化风险:过量润滑油在高速旋转下可能雾化,形成油雾进入轴承内部,或因高温加速氧化变质,进一步劣化润滑性能,间接加剧发热。
为避免轴承过热,需严格控制润滑油量在设计推荐范围内。

具体判断方法包括:
- 油位观察:静止状态下,油位应处于轴承最低滚动体中心以下。
- 温度监测:通过红外测温仪或轴承内置温度传感器,监测运行温度,一般滚动轴承允许温度≤80~100℃,高速轴承≤70℃。若油量异常时温度持续高于阈值,需调整油量。
- 振动与噪音辅助判断:油量不足时,轴承可能伴随高频振动或异响;油量过多时,可能因搅拌导致噪音浑浊、振动幅值波动。
润滑油量对轴承温度的影响呈“U型”曲线:不足或过多均会导致过热,最佳油量需平衡润滑与散热需求。实际应用中,应严格遵循设备制造商推荐的油量标准,并结合运行温度、振动等参数动态调整,以避免轴承因润滑不良或搅拌损失引发故障。

电机轴承润滑 

常见轴承故障类型与对应信号:

常见轴承故障类型与对应信号 

电机绕组和轴承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

常见的电机绝缘等级分A级,E级,B级,F级和H级三种,其中:

A级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00℃

E级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15℃

B级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30℃

F级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55℃

H级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80℃

对于电机的轴承温度:

普通滚动轴承最高允许温度为95℃,滑动轴承的最高允许温度为80℃。

在实际生产中,电机外壳的正常工作温度应不超过环境温度25℃,如果用手背触碰电机外壳,感到严重发烫,说明电机的运行电流过高,有过载现象。

滚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为20-50℃,滑动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为40-80℃。

电机绕组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温度有直接关系,温度越高,使用寿命越短,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降低电机绕组和轴承的工作温度,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。

Tags:轴承,温度,润滑  
责任编辑:admin
请文明参与讨论,禁止漫骂攻击,不要恶意评论、违禁词语。 昵称:
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
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
[ 查看全部 ] 网友评论
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在线帮助 - 文章列表
返回顶部
刷新页面
下到页底
晶体管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