伺服驱动器位置(定位)控制方式(四)
有时为了使设备的二(多)条输送线,保持运行同步或比例同步,需要将二(多)台伺服驱动器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进行一些参数设置,要如何设计?请看下文:
1、接线图
这里用到了主伺服驱动器的分频脉冲输出功能,主伺服驱动器用差分电路输出A/B相脉冲信号,给到副伺服驱动器,副伺服驱动器脉冲信号采用集电极开路方式输入。副伺服驱动器还可以采用高速脉冲输入(差分信号输入)的方式。
2、参数设置
主伺服驱动器参数设置如下:
| 参数名 | 设置值 | 说明 | 
| pr0.00 | 1 | 电机旋转方向 | 
| pr0.01 | 0 | 位置控制方式 | 
| pr0.05 | 0 | 光电耦合输入 | 
| pr0.06 | 0 | 脉冲极性设置 | 
| pr0.07 | 3 | 脉冲+方向方式 | 
| pr0.08 | 0 | 电子齿轮比有效 | 
| pr0.09 | 1048576 | 电子齿轮比分子 | 
| pr0.10 | 10000 | 电子齿轮比分母 | 
| pr4.00 | 8553090=828282H | NOT(si1)设置 | 
| pr4.01 | 8487297=818181H | POT(si2)设置 | 
| pr5.04 | 0 | 限位开关输入有效 | 
| pr0.11 | 10000 | 电机每转输出脉冲数 | 
| pr5.03 | 0 | 脉冲输出分频分母 | 
| pr0.12 | 0 | 输出正逻辑A先B后 | 
pr5.03=0时,主伺服驱动器输出脉冲=编码器反馈脉冲×pr0.11设定值×4/编码器分辨率=主伺服电机转速×pr0.11设定值×4;
pr5.03≠0时,主伺服驱动器输出脉冲=编码器反馈脉冲×pr0.11/pr5.03。
副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如下:
| 参数名 | 设置值 | 说明 | 
| pr0.00 | 1 | 电机旋转方向 | 
| pr0.01 | 0 | 位置控制方式 | 
| pr0.05 | 0 | 光电耦合输入 | 
| 1 | 差分信号输入 | |
| pr0.06 | 0 | 脉冲极性设置 | 
| pr0.07 | 0 | A/B相脉冲输入 | 
| pr0.08 | 10000 | 电机每转需要脉冲数 | 
这里pr0.08设置为10000,主副伺服电机同步运行。改变pr0.08的值就可以改变副伺服电机的转速,如把10000变为20000,转速降为原来的1/2,即比例同步。
在差分信号输入方式的参数设置中,副伺服电机pr0.08的参数值应为主伺服电机pr0.11的参数值的4倍,这样主副伺服电机才同步转速运行。
3、程序设计
用三菱FX3U PLC 设计程序如下:
▲ 以60转/分速度正反转行走40mm
M8343\M8344分别是Y0轴对应的正向极限和反向极限。
感谢阅读指正,关注了解更多!


 会员中心
 会员中心 会员注册
 会员注册 
  
  返回顶部
返回顶部 刷新页面
刷新页面 下到页底
下到页底